期刊简介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提高临床内科医师的理论水平和诊治技能,拓宽其临床诊断思维,丰富诊治经验,以综合提高其对内科疾病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的能力。
首页>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 杂志名称: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087
- 国内刊号:31-197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现状
汤宝鹏
关键词:血运重建术, 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脏性猝死
摘要: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在非常短的时间里(通常在症状发生后1 h 以内)由于心脏原因发生的意外死亡,大多数情况下患者猝死前未发现伴有致命性的疾病.突发病情以及高死亡率一直是SCD的两大特点.Framingham 长达26年的研究显示:猝死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3%.80%的SCD 由心室颤动(VF)或室性心动过速(VT)引起.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发生快速的单形性VT,并发展成VF导致SCD;少数情况下,患者直接发生多形性VT或VF而导致SCD[1-2].预防SCD主要包括药物疗法与非药物治疗.SCD的非药物预防包括外科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和冠脉介入的血运重建术、导管射频消融术及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ICD) 等治疗方法[1].随着ICD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体积的缩小、手术植入过程的简化以及普及,ICD预防SCD的治疗已在临床广泛使用.但传统的经静脉系统植入心内膜除颤电极使用寿命有限,电极相关的并发症较多,且拔除电极会给患者带来较多的风险,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皮下ICD(subcutaneous ICD,S-ICD)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