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提高临床内科医师的理论水平和诊治技能,拓宽其临床诊断思维,丰富诊治经验,以综合提高其对内科疾病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的能力。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出版部门: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0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8/R

邮发代号: 4-797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 杂志名称: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087
  • 国内刊号:31-197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2017年第1期文章
  • 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80岁以上无保护左主干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经冠脉造影证实为无保护左主干的80岁以上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倾向匹配得分法共入选54例患者,其中28例患者行PCI,26例患者行CABG.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期间和1年随访期间的死亡、心绞痛复发及因缺血所致的再次血运重建等主......

    作者:胡健;张瑞岩;杨震坤;丁风华;沈卫峰 刊期: 2017- 01

  • 微RNA-28-5p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胰腺癌患者血清微RNA-28-5p(miR-28-5p)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自噬基因BECN1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确诊胰腺癌的60例患者为试验组,6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血清,TaqMan实时定量(qRT)-PCR实验检测血清中miR-28-5p的表达水平;Targetscan预测自噬基因BECN1为miR-28-5p的靶基因,采用蛋白......

    作者:李为光;姚玮艳;汤玉茗;黄佳;钟捷 刊期: 2017- 01

  • 心房螺旋电极导线植入术后起搏阈值的急性改变

    目的:探讨心房螺旋电极导线植入术后起搏阈值的急性变化,用以评价心房螺旋电极导线植入是否有效、安全.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植入埋藏式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且心房植入螺旋电极导线的患者68例,根据患者植入术中即刻起搏阈值是否>1V分为高阈值组和低阈值组2组,记录患者在植入术中即刻,术后1、3、6、24h的起搏参数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术中即刻起搏阈值≤1V的......

    作者:高洁;王晓群;李畅;王义龙;倪熠;顾刚 刊期: 2017- 01

  • SRM-Ⅳ诊疗系统与手法复位对不同类型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效果比较

    目的:通过手法复位与SRM-Ⅳ前庭功能检查及诊疗系统2种方法对后半规管及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诊断、疗效及复发率进行评估.方法:纳入采用Dix-Hallpike、滚转试验确诊的水平及后半规管BPPV患者,通过SRM-Ⅳ前庭功能检查及诊疗系统进行眼震评估,判断两者诊断(半规管类型)符合率.同时将患者分组,分别进行经典方法手法复位及SRM-Ⅳ仪器复位,从而评估2种复位方法的有......

    作者:孙家兰;计海峰;吴大玉;胡荣郭;江梅;李龙宣 刊期: 2017- 01

  • 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机制与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我国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成为重要的疾病负担.冠状动脉(冠脉)因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等原因引起血栓栓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尽管近几十年来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溶栓等再灌注治疗措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AMI患者预后,但其院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1].AMI患者于早期血运重建开通血管后仍有相当部分缺血心肌坏死,临床更表现为无复流等现象.......

    作者:卜军;王奇雯;叶豪;姜华 刊期: 2017- 01

  •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药物治疗及防治现状

    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coronarymicrovascularcirculation)是由直径<500μm的微动脉、毛细血管网、微静脉组成的微循环系统,受神经内分泌、血管内皮、肌源性及局部代谢产物等因素的调节,产生舒张、收缩活动,发挥调节冠脉血管阻力、控制心肌血流量和组织灌注、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等作用,是心肌内血液交通、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场所.......

    作者:傅向华;肖宇杨;李向明 刊期: 2017- 01

  •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微循环损伤的临床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意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冠心病急症,通过溶栓或急诊介入手术恢复闭塞冠状动脉(冠脉)血流的再灌注疗法已经显著降低死亡率,但患者依然可能因为心肌大量丢失而出现心力衰竭和心血管不良事件.......

    作者:葛恒;丁嵩;康瑜;何奔 刊期: 2017- 01

  • 非缺血性心肌病微循环障碍的辨别与处理

    与缺血性心肌病不同,非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并非由冠状动脉(冠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引起,而是由诸如感染、免疫系统异常、毒素损伤、血流动力学相关机制、先天性遗传因素引起心肌病变,终出现临床心力衰竭(心衰)表现的一类疾病.由于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并不明确,诊断也较为困难,且目前对于这类患者心功能持续恶化的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也无很好的治疗和预防手段.......

    作者:刘学波;叶梓 刊期: 2017- 01

  • 女性冠心病与微循环障碍

    尽管我国没有非常具体的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统计数字,但从美国的前期统计可以看出,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导致女性死亡和失能的常见原因[1].在1995年和2004年,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仍分别占女性全因死亡率的35%[1]和23%.在45~64岁年龄段的女性中,1/9的女性会出现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数据,在65岁以上的女性中这一比例上升至1/3[3......

    作者:戴秋艳 刊期: 2017- 01

  •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与心血管疾病预后

    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通常是指直径<500μm的心脏血管.由于冠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只能显示占全部冠脉树5%的直径200μm以上的冠脉,而占冠脉树95%的冠脉微循环都无法显现,因此难以实现对冠脉微循环功能的准确评价,导致长期以来人们对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oronarymicrovasculardysfunction,CMVD)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早在200年前,......

    作者:何立芸 刊期: 201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