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提高临床内科医师的理论水平和诊治技能,拓宽其临床诊断思维,丰富诊治经验,以综合提高其对内科疾病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的能力。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出版部门: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0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8/R

邮发代号: 4-797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 杂志名称: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087
  • 国内刊号:31-197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2017年第1期文章
  • 心脏Ⅹ综合征研究进展

    冠心病是目前我国发病率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虽然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冠脉旁路移植术能够重建心外膜冠脉的血流供应,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但这并不能解决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oronarymicrovasculardysfunction,CMVD)的问题.CMVD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和心肌梗死等[1-2],因此逐渐引起重视.2007年,Camici等[3]回顾了......

    作者:钱菊英;陈傲;陈章炜 刊期: 2017- 01

  • 冠状动脉微循环解剖、生理和病理学认识与展望

    心脏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其营养需要冠状动脉循环供应,因此冠状动脉循环在各个器官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冠状动脉循环在解剖学、血流动力学、可调节机制方面与其他器官相比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冠状动脉微循环是心肌氧供的关键环节,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在冠状动脉循环血供中起主要作用.......

    作者:曾定尹;王永 刊期: 2017- 01

  • 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在心血管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已占城乡居民所有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占38.7%,城市占41.1%,心血管疾病负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如何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是当前医疗实践的重要挑战.心电图有无创、简便、经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1950年,Blackburn等[2]提出了心电图编码的概念,并在人群中证明了心电图明尼苏达编码(Mi......

    作者:姚建辉;陈丽;周京敏 刊期: 2017- 01

  • 肥厚型心肌病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室间隔不对称性肥厚及心室腔的相对减少,伴有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根据有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可以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心尖部HCM(apicalHCM,AHCM)是HCM中的特殊类型.HCM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也可能出现明显症状,如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

    作者:曾晓聪;文宏;李醒三 刊期: 2017- 01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心房颤动合并瓣膜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超过10%[1].房颤不仅显著升高患者脑卒中和系统性栓塞的风险,而且增加患者的死亡率[2].心脏瓣膜疾病常与房颤伴发,约30%房颤患者合并各种类型的瓣膜疾病[3].心脏瓣膜疾病与血栓栓塞风险升高相关,因此其可能进一步增加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4].......

    作者:蒋超;郭雪原;马长生 刊期: 2017- 01

  • 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性心绞痛1例

    患者:女,53岁,主因间断胸痛10年,加重10d入院.患者10年前出现胸痛,多与活动有关,无其他不适,休息1min症状缓解.入院10d前,患者活动时再次出现胸痛,持续约15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未缓解就诊于我院.既往慢性胃炎病史5年,近期偶有烧心、反酸不适.无冠心病家族史.无烟酒嗜好.绝经3年.......

    作者:张玉斌;傅向华;王文露 刊期: 2017- 01

  •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异常的评判与存在问题

    冠状动脉(冠脉)微血管功能异常的提出源自于对“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与心肌缺血证据而冠脉造影正常患者”描述的需要.1973年Kemp等首次将其命名为Ⅹ综合征(syndromeⅩ);1985年Cannon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angina),开始了对冠脉微循环的重视.2007年,Camici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功能异常(microvasculardysfunction).2......

    作者:何奔 刊期: 201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