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提高临床内科医师的理论水平和诊治技能,拓宽其临床诊断思维,丰富诊治经验,以综合提高其对内科疾病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的能力。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出版部门: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60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78/R

邮发代号: 4-797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 杂志名称: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087
  • 国内刊号:31-197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2009年第3期文章
  • 微量清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清蛋白尿(MA)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3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合并冠心病组(106例)和不合并冠心病组(236例),测定2组24h尿清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等相关指标;比较MA阳性组(139例)和MA阴性组(203例)冠心病的发病率及冠脉造影特点.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合并......

    作者:王为幸;李晓永;董艳 刊期: 2009- 03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脱水剂、阿司匹林及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4d.观察2组格拉斯哥昏迷(CCS)评分、美国围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的GCS和NIHSS评分均优于......

    作者:朱旭莹;方正龙;顾国柱;李超生 刊期: 2009- 03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不良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梗)(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PCI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91例患者分为心肌灌注不良组(TMPG0~2级,n=30)和心肌灌注正常组(TMPG3级,n=61),比较2组基奉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以及介入结果,并对各因素进行Logistio回归分析,总结急性心梗急诊PCI后心肌......

    作者:乔志卿;卜军;丁嵩;宋玮;杜勇平;沈节艳;金叔宣;幺天保;何奔 刊期: 2009- 03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龄患者介入治疗后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高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长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方法:将接受PCI的416例ACS患者分为非高龄组(A组,年龄0.05),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阿司匹林长期维持治疗、氯吡格雷维持治疗时间超过12个月、合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ACS患者PCI后长期使用双联抗......

    作者:熊日成;向定成;俞宙;龚志华;邱健;洪长江 刊期: 2009- 03

  • 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心脑血管预后的影响

    目的:评价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心脑血管预后的影响.方法:198例有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测将有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120例)和对照组(78例),随访、比较2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应用Cox回归分析与心脑血管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基线时,AS组平均年龄大(P......

    作者:严子君;张瑞岩;左君丽;初少莉;张奇;胡健;张建盛;沈卫峰 刊期: 2009- 03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研究

    目的:了解对比剂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18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测定其术前和术后48、72h的血清肌酐,记录其治疗经过和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118例患者中发生CIN(CIN组)28例(23.7%).CIN组基线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左心室射血分......

    作者:孙瑜;卜军;宋玮;杜勇平;金叔宣;沈节艳;何奔 刊期: 2009- 03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双下肢动脉栓塞1例伴遗传易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双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遗传易感性.方法:分析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双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探究其血栓遗传倾向.结果:该患者为75岁男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均支持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的双下肢动脉栓塞,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治疗后病情好转.遗传易感性分析发现,该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

    作者:石川;金玮;王玲洁;璩斌;张凤如 刊期: 2009- 03

  • 远端保护和血栓抽吸装置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有效的再灌注措施,因而是首选的治疗策略[1].然而,在当今强化抗栓治疗时代,远端栓塞、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发生率可达7%~10%,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因素,因而一直是制约急诊PCI效果的突出问题[2-5].目前已开发出多种辅助装置以减少急诊PCI中远端栓塞、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可将其分类为①血栓清除装置,包括单纯手......

    作者:颜红兵;赵汉军 刊期: 2009- 03

  •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从临床证据到临床实践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斑块破裂激发血栓形成导致急性血管闭塞,进而导致心肌坏死.尽快开通梗死的冠脉对于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保护心肌的泵血功能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奔 刊期: 2009- 03

  • 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置入支架已成为常规,但金属裸支架(BMS)置入后的再狭窄发生率仍高达20%~30%.药物洗脱支架(DES)出现后大大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DES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介入治疗.AMI并未列入DES的说明书应用范围之内(offlabel),以往评价DES的主要随机试验往往排除了AMI患者,此外,近年又出现DES可增......

    作者:马长生 刊期: 200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