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提高临床内科医师的理论水平和诊治技能,拓宽其临床诊断思维,丰富诊治经验,以综合提高其对内科疾病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的能力。
首页>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 杂志名称: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国际刊号:1673-6087
- 国内刊号:31-1978/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支气管哮喘分子发病机制的新视点
陈志华;沈华浩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分子机制, 变态反应性哮喘, 激素抵抗型哮喘
摘要:近年的研究越来越清晰地表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存在着各种临床表型以及截然不同的分子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传统的过敏原诱导的变态反应性哮喘和其他因素如空气污染引起的非变态反应性哮喘[1].越来越多种类的细胞被发现参与哮喘发病的过程,同时,各种已知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新作用也不断被发现.哮喘发病机制复杂.传统的变态反应性哮喘呼吸道炎症主要表现为辅助性T细胞2型(Th2细胞)、嗜酸粒细胞(Eos)和激活的肥大细胞增多,以糖皮质激素综合治疗为主,能有效控制症状.然而,临床研究发现,40%以上的哮喘以中性粒细胞炎症为主.同时约有10%~15%重度哮喘患者对于即使是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也不敏感.或存在一定程度的抵抗[2].传统的Th2型免疫反应无法解释这一复杂性,新的信号途径如Th17/白细胞介素(IL)-17等在哮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尽管不同的哮喘发病机制能独立发生、发展,但亦可能共同作用、共同出现.在临床上,有少部分刚开始激素治疗有效的轻中度哮喘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也会发展成激素抵抗型重症哮喘,提示以传统的Th2型免疫反应为主的变态反应性哮喘可能发展成激素不敏感的中性粒细胞型哮喘,但其中具体分子机制还有待在动物模型中更进一步研究.
友情链接